为什么会出现隐形攻击?
墨菲博士认为,童年时代的经历,决定了我们成年后是否具有攻击性。
朋友文文有个不好的习惯,不管是什么工作,她都要拖到最后一刻才拼命赶工。
譬如,公司周一开了会,老板让她最迟周三晚上整理好会议记录,可是无论周一周二时间多么宽裕,她都会拖到周三下午,才对着电脑一顿狂敲,赶在deadline前最后一刻发给老板。
其实,文文做事拖沓的更深层原因,与她的童年经历有关。
小时候,文文父亲对她要求很严格,每天都要检查作业,一旦看到错处,就狠狠批评,斥责她不够努力。
其实,她的内心对父亲特别愤怒,但她从来不敢说。后来,她想了个办法,熬夜到最后一刻才将作业写完。这样,因为她熬夜学习,父亲即便检查出错误,也不忍发火,反而会夸她用功。
在公司里,因为老板具有权威,在她潜意识里,面对老板就像面对父亲一样,所以她不自觉地就祭出了小时候的“绝招”,以避免受到苛责。
像文文一样,因为童年创伤的存在,那些隐藏愤怒的人往往不能自由地表达自己。他们被卡住了,看不到现在,无法与过去决裂,也不能摆脱痛苦的回忆继续前行。
《隐形攻击》里说,如果一个孩子能够得到表扬和鼓励,他们就会做更多的冒险和努力。相反,如果他们认为自己永远不够好,或得到的批评总是多过夸奖,那么隐形攻击就会成为他们的工具,甚至变成了一种习惯反应。
父母要允许孩子正常表达出情绪,并且予以接纳,这对孩子来说,就是人际沟通方法的示范。
电影《怦然心动》有一个情节,证明了被父母认可的孩子有多幸运。
女孩早上醒来发现自己心爱的梧桐树要被砍掉,于是爬上树表示抗议。
下面的工人都劝她下来,不然就要开始砍树。
爸爸担心女儿的安危,爬到树上对女儿说:我知道你很喜欢这棵树,爸爸也舍不得,但是为了你的安全,我们必须下去。
女儿虽然听了爸爸的话,但每天闷闷不乐。
后来,爸爸将手绘的梧桐树放在了她的房间。女孩看到之后特别开心,她感受到了父亲接纳了她的情绪,也理解她内心的愤怒,于是心情也变得好了起来。
如果一个孩子的愤怒不被接纳,那么他内心隐藏的愤怒就如同一个“定时炸弹”,随时可以对自己和人际关系造成“重创”。
如何应对隐形攻击?
“隐形攻击”真正可怕之处,在于它具有很强的杀伤力,不仅让我们无法拥有满意的人际关系,还会带来持续的压力、焦虑等对抗性情绪,进而波及身心健康。
事实上,我们对所有事情表现出来的容忍和抗拒,教会了别人如何对待我们。
试想一下,当他人请求你帮忙时,你是否害怕说出你的真实想法?
比如,你明明心里想的是“对不起,这个忙我帮不上”,可是嘴上却说“好的,没问题”。
对于大多数人而言,说“不”太难了。
《隐形攻击》里点明了这种心理的害处:人们以一种宁愿回避的方式去做事时,他们终会变得不开心,并且常常有怨恨的情绪。况且日积月累的回避,会让你耗尽精力,甚至崩溃。
大多数人觉得表明立场会让自己不安,而墨菲博士说,那是因为你害怕说“不”,害怕有人不喜欢你或你的答案。
这也就是为什么发动“隐形攻击”的,往往都是些“老好人”。
比如我的朋友丽霞,别人问她借钱,她宁愿自己日子过紧巴点也要借;明知道自己不能吃辣,宁愿拉肚子也要陪朋友去吃红油火锅;明明可以早点下班,却因为同事一句“帮帮忙”而留下来加班。
即使这样,依然还有人觉得她不够真实,“有点装”。
她很难过,于是在人际交往中姿态更加讨好,以求得到别人的认可。
这恰恰是墨菲博士所担心的:别人试图通过表扬或欺凌来塑造我们,我们也很有可能变成他们想要的样子。
但生活并不取决于我们如何被他人对待。生活是需要我们自己站起来,反抗别人的偏见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避免被人支配和塑造。
维雷娜·卡斯特在《怒气与攻击》里写道:
我们每个人都该问一问自己,你是否曾通过语言、态度、姿势等伤害过别人,并在这样做时装作若无其事甚至和颜悦色?
当我们感到不满时,除了攻击,还可以努力保持冷静,让自己倾听对方,用同理心代替愤怒。
实在无法冷静,你可以选择合理表达自己的愤怒,但注意不要攻击他人的人格。因为你影响不了别人的行为,我们只能调整和控制自己的反应。
如果你曾经遭受过隐形攻击,希望这篇文章能让你对那些攻击者多一分理解:他们只是没有以恰当的方式表达不满和愤怒;
如果你曾经对别人进行过隐形攻击,希望这篇文章也能让你对情绪多一些关注和接纳,以更真实洒脱的姿态生活。
不为难别人,也不委屈自己,希望我们都可以做到。
如果您需要我们的专业帮助,可先浏览乐行心理官方网址的相关介绍:www.jxlxxl.com,同时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订阅号:江西乐行心理咨询中。如需预约请提前电联我们。江西心理咨询,南昌心理咨询,江西焦虑症治疗,江西抑郁症治疗,江西心理医生,江西沙盘游戏治疗,江西婚恋咨询,江西青少年心理干预 |